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专家话食安】(第十期)食源性疾病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,应怎么预防?


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、中毒性疾病,通俗的说就是吃出的病。

类别


食源性疾病按致病因子的不同可分为细菌、真菌、病毒、寄生虫、有毒动植物及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等六类。

专家委员介绍

孙亮,毕业于杭州商学院,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


上下滑动

查看教授详情


擅长领域:先后从事卫生监督机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工作。研究、制定餐饮环节食源性疾病爆发防控技术规范。研究、制定全省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规范,策划、组织全省卫生监督机构各类食品卫生专项整规工作。负责指导全省疑难食源性疾病现场卫生学调查处置。

主要成果:率先在浙江省推行农村家庭聚餐申报管理,有效地控制我省农村家庭聚餐食物中毒爆发。率先在浙江省餐饮行业推行“五常法”管理,提高我省餐饮行业整体卫生水平。近年来,主持制定国家包装饮用水食品安全标准,参与制定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3项。主编和参与编写专业书籍6册。

 

寄语:用工匠精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


食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,食源性疾病都在时刻威胁着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。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估计,全球每年10人中几乎有1人因吃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,导致42万人死亡,包括五岁以下儿童12.5万人。据国家风险评估中心的研究发现,2010至2011年,我国平均每年吃出急性胃肠炎的就有2亿多人。从我国历年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,致病菌是最主要的致病因子,如: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蜡样芽孢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细菌。

目前,最有效、最简单易学的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措施就是“世界卫生组织(WHO)食品安全五要点”,分别是保持清洁、生熟分开、烧熟煮透、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、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。

保持清洁

餐前便后要洗手,做饭的过程也要洗手,洗净双手再下厨。餐具、厨房用具应保持清洁,清洗干净再使用,厨房和储存食品的场所要注意防止苍蝇、蟑螂、老鼠等虫害孳生,家里养的宠物也尽量不要让他们进厨房。



生熟分开

加工、储存食品时,应使用两套器皿、刀具、砧板等分别处理生、熟食品,以避免混用导致交互污染。冷藏食品时,应将熟食应放入保鲜盒内并放冰箱上层。



烧熟煮透

适当的烹调可杀死致病菌、病毒、寄生虫,肉禽蛋品应完全煮熟,隔餐饭菜再度食用前也应彻底加热,不宜贪吃生鲜动物性食品。



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

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,酸奶、巴士杀菌乳、熟食卤味、凉拌菜及剩饭菜等易腐食品,应及时放置冰箱内冷藏。虽然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,但毕竟冰箱不是保险箱,仍然有些嗜冷菌可在冷藏的温度下繁殖,因此,熟食在冰箱内不宜久放,而且,再次食用时仍需彻底加热。


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

消费者不要购买无合法资质的食品摊贩销售的食品,饮食用水要符合卫生要求,蔬菜、瓜果要新鲜,不得食用腐败变质、超保质期、感官异常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食品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